擺脫三十年偏頭痛之苦:當視線不再分岐,世界重歸清晰與平衡|偏頭痛、眼睛酸澀、平衡困難、立體
案例分享 ISSUE #2 東亞眼鏡公司/臺灣眼視光專業中心 團隊
個案簡介
張女士(化名)深受偏頭痛困擾長達三十年,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她不僅飽受不定時發作的頭痛折磨,更伴隨著難以言喻的眼睛酸澀。起初,她總覺得是近視加深,看東西越來越模糊。隨著時間推移,眼睛的酸痛感愈發頻繁且劇烈,往往在酸澀達到頂峰後,惱人的偏頭痛便如影隨形。期間,她遍尋醫療協助,然而,多被診斷為偏頭痛,並告知只能透過藥物緩解疼痛,這讓她感到相當無助。
更令人困擾的是,張女士的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她時常在行走時不慎撞到物體,甚至在上下階梯時踩空,這使得她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尤其在開車或騎車時,視線的模糊不清更讓她感到格外吃力。
處置過程
為了找出問題的根源,張女士透過網路找到了我們。吳教授與驗光師團隊在詳細了解案主的狀況後,確認並非是度數造成的視覺模糊,而是她的雙眼在接收影像時,呈現兩眼視線不對齊的狀況,導致影像無法融合,而產生複影。 更深入的眼球運動檢查也證實了這個觀察:她的眼外肌在視線移動時無法協調一致。右眼看到的影像明顯偏向上方,而左眼看到的影像則偏向下方,在一百公尺的距離外,影像的落差竟達到驚人的六到七公尺。
正是這巨大的落差,導致張女士在觀看事物時,雙眼接收到的影像位置始終存在偏差。為了看清楚,她的眼外肌長期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長此以往,便引發了眼睛酸澀,進而誘發偏頭痛。
當頭痛劇烈時,張女士的其中一隻眼睛甚至會為了減輕負擔而抑制視覺訊號,此時,她便失去了立體感,難以判斷物體的距離,這也解釋了她為何經常撞到東西或踩空。相關科學研究也指出,類似張小姐這樣雙眼視覺異常的人們中,常造成眼部痠痛,進而造成其他視覺困擾以及偏頭痛,若予以忽視將造成這些情形的不穩定、反覆出現 (Harle and Evans, 2006; Bhowmick et al., 2024; Tsai et al., 2024)。
針對張女士的特殊狀況,我們設計了一副特製眼鏡,透過精密的調整,協助她將偏斜的雙眼影像重新拉回並對齊校正。然而,考量到這個視覺偏差已存在數十年之久,即使戴上新的眼鏡,她的眼外肌也需要時間放鬆,並重新學習協同對焦。因此,我們為張女士制定了一套循序漸進的眼外肌放鬆與重新對焦訓練計畫,指導她如何透過練習,逐步釋放眼部肌肉的壓力,恢復雙眼的協調運作。
經過數個月的耐心調整與訓練,張女士的生活迎來了顯著的改善。她欣喜地表示,偏頭痛發作的頻率大幅降低,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不再為頭痛所苦,看東西也變得清晰明亮。更令人振奮的是,她的走路平衡感明顯提升,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踩空或撞到東西,開車和騎車時眼睛也不再感到吃力。
張女士的案例證明,長期的偏頭痛,有時可能並非單純的頭部問題,潛在的視覺異常也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細緻的評估與合適的方案,幫助患者擺脫長年的困擾,重拾清晰、平衡且舒適的生活-而這正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References
1.Deacon E Harle, Bruce J W Evans. Subtle binocular vision anomalies in migraine. 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06 Nov;26(6):587-96. doi: 10.1111/j.1475-1313.2006.00410.x.
2.Amit Bhowmick, P Praveen Kumar, Dhanashree Ratra. Frequency of Non-strabismic Binocular Vision Anomalies among Optometrists in a Tertiary Eye Care Center in Southern India. Indian J Occup Environ Med. 2024 Apr-Jun;28(2):138-142. doi: 10.4103/ijoem.ijoem_243_23. Epub 2024 Jun 28.
3.Lung-Hui Tsai, Bo-Yu Chen, Kuo-Chen Su & Ching-Ying Cheng. The status of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s among Taiwan high-tech industry enginee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omputer vision symptom. Sci Rep. 2024 Jan 8;14(1):826. doi: 10.1038/s41598-024-51314-1.